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共同的时代宿命发展区块链,是一次拯救互联网行动?

qukuailian 2020-1-20 10:58 457人围观 资讯

我个人背包里常放着两本凯文凯利的书,沉甸甸的,一本是洞察全人类最终命运和结局的《失控》,一本是展望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必然》。

这两本书我经过反复阅读思考发现,KK大神对科技的演变和发展其实带有一丝“悲观”情绪。

把两本书的中心思想串起来,KK似乎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技的不断进化是“必然”,但人类的最终命运却是“失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类总是会高估当下科技发展的力量,而高傲地认为当下所处的时代是最好的,其实并不是那回事儿。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告我们电视可能会让人失去耐心;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提醒我们电脑可能让人思考变得肤浅;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发人深省地指出手机会让我们陷入新型孤独;丹尼尔·列维汀在《有序》中坦言互联网会因信息过载问题导致我们注意力的涣散。

很多时候,“只有跳出当下,才能更好的认知当下。”

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那么信仰区块链的未来?我说,“区块链的未来我不敢妄谈,但眼下互联网的终局似乎已经摆在眼前了”。

认知区块链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审视互联网。

过去二十多年的互联网发展,让人类沐浴于互联网的恩泽下,享受了免费的信息,多元的渠道,低成本的创业和渗透进生活方方面面的便利。一个人只要连上网就能享受“君临天下”般的感觉,无聊刷抖音,吃饭叫饿了么,消遣打王者荣耀,购物逛淘宝,K歌用唱吧,健身用Keep,出行叫滴滴,社交玩微信,另类社交玩陌陌。

互联网几乎无所不能地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之中,很多人也因此成了互联网坚定的信徒,以为互联网模式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其实不然。

换个视角就会发现:互联网给了我们免费的信息,却可能正在侵犯我们的隐私;互联网给了大企业赢家通吃的优势,却让很多中小企业徘徊在死亡边缘;互联网实现了天涯若比邻,却让比邻被放逐到了天涯,人和人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

总结来说,纵观科技成长史实就是人类在不断追求“平等、开放、自由、共享、协作”的文明发展史。而人类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收获了“开放”和“共享”,但却正在与“平等”和“自由”背道而驰。

在我看来,发展区块链,就是一次拯救互联网的行动。


至少目前来看,区块链可以填补互联网的一些不可为之处。

1

资本裹挟

前不久,社区生鲜平台“呆萝卜”被曝关停,6月份才获得6.3亿元的A轮融资,才半年时间不到就烧光了。

无独有偶,包括ofo共享单车、淘集集社交电商、家装平台土巴兔等等,这些曾试图靠烧钱烧出一个未来的互联网公司都半路夭折了。

他们死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商业模式匮乏,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资本裹挟”。

币世界-发展区块链,是一次拯救互联网行动?

互联网公司商业模式本质上都是“平台驱动”。

平台提供“免费”的信息流和服务给用户,庞大的用户群进来之后产生规模效应,使得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零,平台再通过广告商或少部分用户的付费来供养平台,实现一种商业闭环。

这个商业闭环的探索过程原本很漫长,但可以走一条捷径:资本补贴。

资本的介入对普通用户可谓是美差一桩,包括,优惠券、新人补贴、拉新补贴、消费返利等等。这些年,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薅羊毛,可谓是忙的不亦乐乎。但对企业而言就成了噩梦了,补贴会让主动权掌握在资本雄厚的平台手里,无形中增加了整个互联网创业门槛和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不堪重负。

而且,懂金融的朋友都明白,资本本质上无非是放杠杆。

被资本催熟的企业,表面上可以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广的渠道覆盖,更大规模的流量,但一旦商业模式成熟的速度低于资本家寻求投资回报的速度,互联网平台就会彻底被资本裹挟。

A轮资本方为了加快回报速度,会不断寻找B、C轮等更大的资本方接盘,后面的资本方为了加速上市,可能会倒逼企业追逐短期现金流利润,以便尽快满足上市条件。有的企业在资本交接棒的过程中很顺滑,最终成功上市了,但更多的企业则会因一次资本衔接不畅就面临生死大考。

和互联网底层驱动不同的是,区块链时代的公司商业模式本质上是“社群驱动”,项目1CO的过程其实是,通过项目路演,向认可其创新价值的社群实施“众筹资金”的过程。

某种意义上,1CO模式伟大的创新之处是颠覆了传统互联网经济的投融资模式,把原先由投资方承担的风险转嫁到了认可项目价值的广大社群用户身上,不仅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还摊薄了投资风险。

当项目启动的资本风险被摊薄后,项目方就可免受大资本方的裹挟,保持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而且将企业的发展命运和社群成员的共同利益绑定,也会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持续社区增长动力。

这样的社群经济体不需要太大规模,小而美自给自足就足够了,失败了大家的个体利益并不会太受影响,成功了则会获得倍数级的增长回报。这本是一种优雅且美的未来商业组织创新形式。

然而由于监管的缺乏,1CO模式暂时沦为了部分用户用来投机炒作的敛财工具,给社会健康发展带来更大的危害。

但往更长远的未来看,资本风险从投资机构下沉到普通个人,平台经济过渡至社群经济,商业体从大而全转变为小而美一定是时代趋势。

2

流量垄断

前几天,网传字节跳动公司也就是今日头条,2019年广告营收1200亿元,一天平均盈利4亿元。很多人听到此咋舌了,这是印钞机么?

无独有偶,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点评、百度等等太多上规模的互联网头部公司,赚钱都跟“印钞”似的。

看到一组数据说,2019年前十个头部企业集中了中国互联网广告94.85%的份额。

这是互联网社会架构下的另外一个死穴,赢家通吃!

币世界-发展区块链,是一次拯救互联网行动?

支撑互联网商业发展的硬通货是“流量”,谁掌握了流量,谁就能抢先将一套刚孕育出的创新模式快速落地,进而抢先获得市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逼仄。

互联网头部公司的投资部会敏感地盯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创新尝试,一旦发现大有可为,要么买买买,要么抄抄抄,但不管怎样就一个结果,被盯上就基本等于“死”。

表面上看,互联网是开放平等的自由世界,大家都有在同一赛道上比拼的权利,但同一赛道起跑线未必相同。

根本上,“流量”才是互联网企业一决高下的关键。很显然,这场游戏是不公平的,已经获得流量的那些互联网巨头们会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某种程度上,这让互联网社会的竞争态势变得胶着、血腥和冷暴力,也制造了社会发展的另一种机会不平等。

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腾讯、今日头条、美团点评等新经济寡头们建立了难以攻破的壁垒,抑制了很多创新小企业的发展。也许有人会说,大企业也会用资金并购,用流量扶持,用资源拉拢,好像对小企业,并没有什么不好。

话虽如此,请把被收购的量和被杀死的量对比一下,何况被收购后组织大换血,企业或沦为大公司的战略棋子,成了没了生命力的跑马走卒。

往更长远的周期看,当科技发展的命运完全被大企业掌握后,当一个企业占据极强的盈利壁垒后,创新大概率会被选择性延迟,总有一天大企业也会被自身的组织僵化而搞垮,这是柯达、诺基亚等巨无霸企业衰亡告诉我们的道理。

国家的意志是一直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但眼下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不是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创新的好时代,所以国家才把区块链技术列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技术突破口。

和互联网搞“流量”竞争不同的是,区块链生态里搞公链、联盟链和各种产业落地解决方案本质上都是让大公司把权利都拱手交出来。

最关键的就是数据权利。毫无疑问,大数据是每个互联网大公司都视为命脉的核心资产,在旧的互联网组织关系里,他们靠数据垄断和数据孤岛获得了增长黑客、市场下沉、场景渗透等一系列创造商业奇迹的不二法宝。

在区块链组织关系里,数据一定是要共享出来的,共享给每个人就是公链,共享给产业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就是联盟链。相较之下,数据的开放、共享,会给很多中小企业平等创业的机会,会让社会经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

3

免费陷阱

几天前,微信推出了公众账号“付费阅读”,有朋友发朋友圈说,不久将来会有一篇千万级收入的爆款文章诞生。

我在想,这篇文章的标题一定是这样的:“我如何用一篇文章,赚取了三套房”。

想必,底下花钱阅读的用户,很少有人思考文章价值本身,反倒为参与了这次帮别人成为千万富翁的壮举而表现得无比兴奋。

不要笑,朋友们,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下,我们每个人真实的心理写照。

当直播带货网红李佳琦用魔性的声音说,“MM们,你们的魔鬼来了,OMG,买它……”,你不受控制的疯狂下单,帮李佳琦完成了双十一日销10亿的财富神话。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低估自己贡献的价值,而把一切现象级的爆红事件定义为偶然,且疯狂追随。

这是互联网“免费”思维将人奴役之后产生的群体无意识错觉。


有句老话说得好,“免费,才是最贵的”。

币世界-发展区块链,是一次拯救互联网行动?

你以为是免费的,其实“收费”一直存在。摆在明面上的是,近几年内大兴的知识付费,比如得到App的付费课程,喜马拉雅有声App的付费音频,爱奇艺的付费电视视频、映客直播的打赏模式等等。

藏在暗处的是,一直以来你都忽略了的你的“数据”。

我们想当然的以为,互联网给了我们大量的免费信息,我们每个人的个体贡献都是无足轻重的。其实,恰恰相反,没有你的疯狂转发,产生不了10万+,没有你的疯狂购买,成就不了李佳琦。

你给互联网平台贡献了太多太多的价值数据,包括微博的每一次转发、评论、点赞,抖音快手的每一次双击,京东天猫的每一次购物搜索,甚至智能手机GPS开启之后的每一次位置移动,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些曾经你以为不那么重要的数据都会在商业社会里反响出极大的商业价值。

平台可以把这些数据打包起来标价出售。数据卖的精准的话,还能产生效率提升,比如今日头条,通过你的搜索习惯,让符合你喜好的广告优先出现在你的信息列表。但事实上大部分数据往往是被粗暴的卖出去的,早已对冲了互联网免费带给我们的价值。我们常常莫名其妙的收到各类卖房推销、保险推销、诈骗恐吓等信息骚扰,基本都是数据被非法买卖致使的恶果。

和互联网的“免费”不同的是,区块链从一开始就标榜付费认知,区块链最终也是要将一切数据资产化。

你持有的每一个Token都是有标价的。你利用Token在社区的每一次点赞、分享、评论等任何交互行为都会有相应的Token回报。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完全“付费”的底层,让整个商业经济模型的每一部分构成,都能以Token的形式进行量化。这样一来便可以将用户的UGC贡献和平台的收益进行利益捆绑,平台获得的收益用户可以根据贡献度进行合理分配,进而激活社区活力。

区块链的使命就在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底层,为互联网大爆炸的信息降噪,为自组织的经济体量化和分配贡献值,为有价值的信息确权并将其资产化。

尽管,数据资产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得不说,这是值得我辈为之努力的最终方向。

4

信任危机

身处互联网时代,我们还要面临一个个灵魂拷问。

是一篇洞察未来商机的价值文章重要,还是一个美女抖音短视频更重要;是大家集体缅怀逝世科学家的伟大功绩重要,还是围观一对明星夫妇离婚撕逼的新闻更重要;是和三两个老友午夜的对酒当歌重要,还是守着电脑玩一把吃鸡更重要?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面答案,但泛泛至大众,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就只有一种“答案”了。

你会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太多社会价值观是被严重扭曲的。

个人的价值观也许很“正”,但在群体无意识行为的驱使下,任何假正经都会瞬间被打回原形。

看八卦新闻吃瓜,看美女直播打赏,转发各类鸡汤和段子等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流进我们血液,刻在我们体肤上的印记。

之所以会这样,根本上是源于互联网信息大爆炸造成的“信任”危机。

生活在信息互联网时代,作假的成本太低了,虚拟马甲,不负责任的言论,诱导性的利益圈套,骗子可以低成本的撒网捞鱼,一点点消磨互联网社会的基础信任。聊天、社交、相亲你永远不知道躲在那个曼妙身姿背后的马甲是不是一个抠脚大叔,酒托,甚至骗婚集团等。长此以往,你不敢信任互联网的上的任何一件人和事了。

经济学中有一条颠扑不灭的定理:当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复制品的时候,它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而那些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比方说信任。信任无法大规模生产,也无法购买,更不能被伪造。

我们注意到今日头条将Slogan变成“信息创造价值”,腾讯则变成了“科技向善”。大家在沉浸于信息爆炸红利的时候,一定得警惕失去的又是什么。

和互联网超级复印机截然不同的是,区块链眼下还是一台笨重的打印机。

区块链串联价值的方式其实是提高信息传输成本,让信息无法被篡改。

简单说,比特币本质上是以一道“高成本”才能破解的数据题,制约大家“低成本”作恶的生态系统。区块链技术也是一个动态制衡的经济治理模型。

当链上信息无法被篡改,信息两端的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自然也就回来了。

也有人说,倘若信息上链前就是假的,上链后不可篡改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区块链技术目前被诟病略显鸡肋的最大槽点。

区块链技术还在精进过程中,我无法反驳你的质疑,但我要说的是,互联网或者区块链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人的媒介。

互联网让网络环境变得不可信,不代表大家都能被骗,且一直被骗,只不过会导致大家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降低;


区块链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让网络环境变得可信,目前已经解决了链上信息的篡改成本,其上链门槛也不会低,节点不会花大成本去维护没价值的虚假数据和信息。

相信未来区块链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信息上链前交叉验证也会出现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持续发展努力的过程,岂能因噎废食?

5

以上。

我从当下互联网模式中“资本裹挟、流量垄断、免费陷阱、信任危机”四个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向诸君阐述了,为什么互联网进化至区块链是一种必然。其实可以延展的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以后再详细谈。

能不能成功,道阻且长,但这是我的区块链时代信仰。

跳出区块链本身,站在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你也会有很多积极的思考。小时候大家都学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故事中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总是千方百计的隐藏自己,却不曾想,自己这些隐藏反而将他更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当你还在偏执的以为“区块链只是空气币、山寨币骗子集聚地”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是否已经被当下所处的互联网困局所麻痹了呢?

回望科技发展的全过程,从电报到电话,再到互联网,再到未来即将到来的区块链时代。

每轮处于浪潮之巅的人都想当然的以为当下科技是最无懈可击的,但只要跳出来看就会发现:

邀请

来自: 链上观
我有话说......